S__53280778.jpg
 瀛臺落日敘事的時間從兩宮回鑾北京後,一直寫到光緒、慈禧離世,到張之洞去世。 最後用張之洞死後的一副輓聯,隱喻著大清氣數將盡,斯文未喪,吾道益孤。 有人說應該改為漢人益孤,有第三者說:『不是漢人益孤,是旗人益孤。』 高陽用張之洞的晚景,勾勒出大清氣數將盡的場景,著實讓我感傷。 以下說說我很喜歡的幾個片段了。

一、光緒與慈禧的關係。 母子一體的政體不能改變,慈禧只能死死地抓住光緒,光緒也只能勉強自己配合慈禧,光緒也因此身體一日不如一日,甚至被迫要生病。這樣才能讓慈禧有理由繼續掌握權力,但這樣的日子久了,一個沒病的人硬是搞成有病了。隨著,光緒身體越來越差,慈禧身體也越來越不好,各方勢力也都在評估各種可能性,比如說慈禧比光緒先死,政局會如何? 如果是這樣的話,袁世凱就要倒大楣了,因為是他出賣光緒,才讓慈禧得以收權掌權的。 如果是光緒比慈禧先死,那袁世凱就沒甚麼問題了。 

環繞這問題的,還有宮裡的太監,比如說李蓮英,他開始偏袒光緒,也為自己急流勇退做鋪墊。 比如說崔玉桂,他知道自己死定了,因為他為慈禧幹了太多缺德事,比如說殺死珍妃,比如說虐待光緒,他很擔心慈禧比光緒先死了,他必要死無葬身之地,因為他的憂慮,差點鬧出大事,他的徒弟孫胖子,跟崔玉桂幹了不少壞事,居然身上帶刀,打起殺死光緒的主意,雖然這事情被慶王奕劻消彌於無形,但可以知道當中的凶險。光緒皇后的太監李德順冒出來了,眼看慈禧要死了,光緒要死了,他這個皇后要成為太后,權力要往她身上去了,自然辦事的人就來了。

最後,光緒先慈禧一步走了,所以大局由慈禧定下,她讓溥儀當皇帝,讓溥儀的父親載澧直接當攝政王,慈禧成為太皇太后,並要求載澧大事需要向她稟報而後施行,慈禧直接把載澧當魁儡,還是可以握住權力。但是這個安排也沒多久了,慈禧很快地就離世了,於是權力往隆裕太后(光緒的皇后)身上去了,因為載澧沒有主見,不喜歡多想,討厭麻煩,這讓隆裕太后得以仿效慈禧,垂簾聽政掌握權力。但是隆裕不比慈禧,載澧也不比恭王,大清隱隱然已到日薄西山了。

二、改革官制,立憲運動。改革官制反倒為大清敲響喪鐘,因為官制改革後,以前封疆大吏大多是漢人,軍機跟中樞執掌好歹半滿半漢,改革官制後,中樞幾乎都是滿人,無形地讓漢人寒心離心。為此,張之洞都跟慈禧說得不愉快,可見此事傷到大清的統治基礎甚深。這事情最後會再被引出來,作為本書結尾。


三、袁世凱。 這個晚清一大能人,不能不談一談。 為了往上爬,袁世凱費了一番心血,除了得到榮路的提拔,後來他利用北洋的職權,賄絡慶王奕劻,北洋直接把慶王府帳都包了,還跟慶王的兒子載振拜把兄弟,幫載振弄出國刷資歷,然後,送入商務部當差,藉此得到慶王的奧援,慶王領銜軍機,自然給袁世凱好處多多。 袁世凱也很有一手,他籠絡張之洞,讓張之洞坦承談起謀國之心,張之洞說得眼眶都紅了。

除了拉攏人以外,袁世凱幹了不少實事,比如說小站練兵,練起來的新式兵確實精悍。比如說日俄戰爭的斡旋,也在他主持下,替大清把東三省要了回來,這可是大功一件。 這邊就要說一下日俄戰爭,日俄戰爭之前,俄羅斯基本上已經實質佔領東三省了,如果沒有日俄戰爭,基本上,東三省會成為俄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
俄國占領東三省之後,俄國不僅想要東北,甚至還要染指朝鮮,這跟日本產生極大的利益衝突,於是日本決心與俄國一戰,但日本畢竟是小國,要跟俄國打,日本需要各方的協助,其中當然也包括中國的幫忙,在袁世凱的運作下,中國確實幫了大忙,也因此當日本獲勝後,中國還可以分些紅利,而不是整碗被捧走。

東三省可以回歸中國,但還是要喪權辱國一番的,畢竟這場勝利是日本血戰得來的,中日後續還得簽個不平等條約,但總比丟失東北還得好太多了。中日談判的時候,也可以看出袁世凱的能力,但可惜主談者是唐紹儀,袁世凱明明談到平等或是還不錯的條件,卻又被攪局,讓日本佔走了便宜。

中間發生一場政爭,這段政爭很是精采,袁世凱、慶王奕劻對上瞿鴻禨跟岑春煊,最後,袁世凱準備了100萬兩打點,外加一張蔡乃煌的一張偽造照片,暗地裡蒐羅到岑春煊的照片,將之與康、梁的照片合成為一張(另有說法稱合成照裡還有康黨中人麥孟華),背景是上海的《時報》館。慈禧最恨康梁,看到照片為之寒心,認為岑春煊跟他們所有勾結,口唸著:『沒想到他是這種人...』 袁世凱才得以獲勝。

光緒跟慈禧死後,袁世凱就要倒大楣了,因為隆裕太后很想為夫報仇,誰叫袁世凱出賣光緒,才讓慈禧掌權,光緒被軟禁,光緒好好的人被搞成病人,最後被搞成死人。 但袁世凱卻是不能殺的,畢竟小站練兵,這兵可能會造反,此外,袁世凱告密給榮祿,榮祿再去跟慈禧說的,榮祿是載澧的岳父,現在載澧是攝政王,殺袁世凱等於說慈禧有問題,榮祿有問題,載澧自己如何自處。 最後,加上張之洞跟一些大臣也都反對,隆裕太后只能讓袁世凱開缺回籍。

袁世凱在罷黜中,有個意味悠長對話:『宋朝有個值得效法的人:趙匡胤。』 隱喻著孤兒寡母,可行替代之事。最後,慶王開始遊說攝政王找袁世凱回軍機,在此,留下一個伏筆。


四、張之洞的離世。 人說李少荃張目而臥,張香濤閉目而行。對張之洞的評語是書生,嘴砲可以,做事不行。但在最後這章節,張之洞的憂國憂民之心,對慈禧當年知遇之心,都讓我甚為動容。尤其最後直諫攝政王,被攝政王一句:『有兵在。』搞得直接吐血,一病不起。香帥去了,透過張之洞的視角,看到大清氣數將盡,看到這裡,我自己難掩傷感。以下原文節錄:

令人矚目的,卻是榮慶的一副:「生有自來,死而後已;斯文未喪,吾道益孤。」
「我看,最後一句要改兩個字。」有人說道:「漢人益孤。」    
「何以見得?」另有人問。
 「你看,戴紅頂子而掌國政的,儘是旗人。」 果然,數一數十二個部中,漢人只得四個尚書,宗人府、內閣、軍咨處、籌辦海軍處這些衙門,更是旗人的天下。    

「兩位老兄,」有第三者插口:「不是漢人益孤,是旗人益孤!」

 

arrow
arrow

    家茂裝潢張師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